不知有多少人是跟NATA一樣從機動戰士鋼彈W開始踏入鋼彈世界的呢? 不知不覺鋼彈已經有37 (1979~2016)年的時光,而鋼彈W剛好是在1995年所推出的偶像級群像劇類型的全新鋼彈系列,有別於UC時代的厚重軍事風格與沈重的反戰思維,鋼彈W用了5位帥氣美型主角與人人有鋼彈開的概念,虜獲的當時還是國中的少男少女們,不過對少男們來說最大的吸引當然還是帥氣的鋼彈們了....而時至今日Katoki大師也針對初期的5架機體做了改修,重新詮釋了所謂的5架初期型機體,當然這也無法放入本傳中重新作畫,所以後來又推出了相對應的漫畫:敗者的榮光,讓這五架全新設計的初期型重新登場
(圖片擷取自網路)
RG系列....真的是令人又愛又恨的系列,每一隻RG新作品推出時,都有各種災情傳出,從第一款RX-78-2會狂掉裝甲零件,Z鋼彈的右肩變形軸過緊極易斷裂,到NATA製作的上一隻異端紅超容易斷腰....看到RG飛翼推出時,一直讓我很猶豫要不要買
別看動作擺的好看就衝去買,只要稍微一擺動腰部,整個群甲處的連接關節瞬間斷開...最後解決辦法就是瞬間膠黏死,還好不影響可動部位,黏死也就解決問題了
這次RG飛翼推出,決定先看很多先入手的人開箱分享製作心得,確定沒有斷腰或是奇奇怪怪的災情後才決定入手....
這款飛翼初期型一直都是人氣超高的一款作品,主要是因為當初熱愛鋼彈W的OVA裡被暱稱天使鋼彈的飛翼特裝型的小男生們都長大了,忽然覺得:啊~這天使鋼彈也太中二了吧! 而Katoki大師就在此時推出了這款飛翼初期型後....瞬間讓大家有種:對嘛!這才是飛翼鋼彈合理的該有外型....
廢話太多了,各種回憶湧上心頭,踏入鋼普拉坑的開始就是飛翼鋼彈,既然都沒有災情,忍過了MG那兩款套件,RG就入手吧!
RG系列的一體成形射出骨架每次欣賞都是讚嘆
小巧的機體卻能擺出不輸MG等級的動作
擁有高可動,卻使用如此少量的零件,就要感謝一體成形骨架了,不然MG等級的骨架可都是一片一片裝起來的呢
這在MG等級就是將近兩頁~三頁的組裝才能把腿部完成,而RG....只有三格 XD 因為只有剪下來,轉動到定位,補上裝甲...完工
髖關節也做出可動
所以可以依照需求下拉,提高腿部的可動,看到中間上方的凹槽嗎? 異端紅就是這個區塊的連結做的很差,只要輕微一搬動馬上就斷開....開始做這裡時我也超擔心飛翼也會這樣
還好!看來沒事!而且可能真的有聽到消費者的怒吼,飛翼的這個地方做的超級緊 XDDDD
即使是小身體,一樣有做出連動機構
不過可惜的是這個區塊最後裝上外裝甲後也是會被蓋住看不到的,所以就跟MG一樣...做爽快的而已 XD
頭部完成,這次沒法像前面幾款單獨做上內構部位,所以只好一口氣完成頭部了
比一支Sony Z3 Compact還小支
整體可動度非常好,而且都有做強化所以不會有容易鬆動的問題產生
好的!第一天就先做到這,咱們明天繼續....現在已經沒法像以前學生時代可以一口氣完成了,想想以前還真的是8小時馬拉松式完成MG EX-S鋼彈呢!
第二天繼續製作,承襲製作MG的習慣,會先把武器跟背包完成,RG飛翼的翅膀部分,也是做的很多精巧的分件,讓各區域的色塊不需要上色就能重現
完成,內部的藍色小翼與黃色的上部是可動的
Katoki真的很厲害,雖然完全不同的外型,卻會讓人聯想到TV版的飛翼鋼彈的翅膀部位
武器完成,槍桿子大說話就是有份量(誤) 這光束來福槍的長度遠超過TV版飛翼,直逼飛翼零式鋼彈的雙重破壞來福槍的長度了,另外也增加兩個彈匣,彌補了TV版只有三顆電池的出力窘境(當然TV版是為了降低破壞性而不是要大屠殺所做的限制)
光束劍則是與TV飛翼不同,藏在內側,而非折開盾牌取出
好了,開始把裝甲的部份處理起來吧,說明書的組裝方式並非如此,而是骨架取下後馬上就包覆上裝甲,NATA的作法會是多一倍的時間,但是也不知道從何時起,看到韓國大龍網站的開箱介紹使用這種骨架與裝甲分離的高裝檢方式來呈現後,覺得還蠻不錯的於是就這樣一路做下來了,不管是MG還是RG,PG都是如此處理
首先是裙甲的部份,一樣使用精密的分件來做到色塊區隔的效果
連巴爾幹砲的四個砲口是獨立小零件,真的超小!製作時可要小心剪下免得噴走
胸甲也仿照MG等級來做分件,內部的黃色排熱區也使用獨立零件
完成胸部與頭部
一口氣把所有的零件都剪下,要提醒一下,要做上色的人一定都會把零件上夾並標示,但是像我沒有要做上色,就這樣全部剪下的話就一定要小心區隔,不然很容易裝錯,Bandai的零件只要一裝錯很難再拔開,有時一拔就造成塑膠零件白化,那就真的很慘了
這邊就把右邊裝甲全部上去,左邊留下來高裝檢,可以看的出各個區塊的黃白藍紅四個顏色都區隔的非常清楚,裝上去之後幾乎就是設計稿上的樣式,這點B社真的很厲害啊!!!!!
完成!現在做RG為了節省時間,都在裝上裝甲後順便就上好墨線,省的全部完成後發懶不上造成完成度低下....
完全沒有干涉問題,輕輕鬆鬆擺出高跪姿
有做過PG飛翼零特式,所以這個腿部的裝甲滑動讓我好感動,以前要靠PG這種大比例才有辦法重現的裝甲滑動,隨著時間推移,從MG到現在RG都已經可以做到了,太厲害了
好緊湊的機體外型,沒法想像這是1/144的小比例機身啊!
是的,小腿下半部也是有滑動機構,裝甲也是會小幅度移動,腳掌可是超越PG做出腳趾區的分件,可動度與接地性更高了
這些小貼紙,沒用上尖嘴鑷是貼布了的,以前真的很不愛貼這些東西,但是現在RG比例小,貼紙的量沒有很多的情況下,就索性試著貼上去,果然資訊量大增啊!
令人佩服的還有這個等比例縮小的希洛唯人物模型!這肯定是用上Bandai近年購入的雷射雕刻機來重現
使用微距鏡頭超近距離拍攝才能看出,完全重現TV OP1裡希洛的穿著:綠色背心與七分褲,連手掌遮臉都重現,手與腳的肌肉也完全雕刻出來,太猛了!
完工啦
擺出TV版裡標題出現時的機體動作,但是氣勢完全跟TV版飛翼完全不同
有人說,鋼彈W是開啟鋼彈各種浮誇背包的始祖,回想起來好像是這樣沒錯,有天使翅膀有死神蝙蝠翼,有鳥翅.....
忘了說,RG系列都有把駕駛艙做出來
忘了這姿勢是哪裡看到的,總之覺得蠻帥氣的,剛好飛翼的兩片翅膀展開,就呈現三角形構圖,帥啊~
經典的飛鳥模式
有別於UC時代的變形系列,鋼彈W的飛翼這個飛鳥造型....以前一直覺得這外型很不科學,完全不符合空氣力學啊....後來想想在鋼彈世界中好像沒什麼不可能也就算了
電池彈匣當做起落架不怕爆炸嗎?XDDDD
我在想Katoki大師在設計飛翼初期型時,是否先從飛鳥模式設計起...因為這從上方俯視的外型....好像那茲卡線的那隻蜂鳥啊!
來源:Google圖片
這姿勢除了是TV標題出現外,OVA裡的零特式也在啟動時擺出了一樣姿勢,不過多了很多不知哪來的羽毛就是了 wwww
有點難擺出TV版最終話的Last Shot
以上,就是這次飛翼鋼彈初期型的製作,感謝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