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用開箱? 因為這是跟學長買得二手鏡頭,盒單都已經不見了,根本沒辦法開箱了
當初本來是要推薦給學弟去買得,但是因為AF鏡根本不給D40自動對焦,加上NATA看到有微距功能,真的是越看越想自己帶回家....
所以今天就殺去跟學長領鏡頭了!!
因為是老鏡了,還好有Nikon的這個網頁 http://www.photosynthesis.co.nz/nikon/lenses.html 找到的資料如下
AF | 35-70/3.3-4.5 New | 4000001 - 5133271 - | Oct89 - 1994 | 8/7 | 0.5/0.35 | 1:6.7/1:4.4 | 52r | 66.5 | 58 | 240 | HN-2 |
光圈葉片8片7群、最近對焦0.5M,Micro下0.35M 放大倍率,1:6.7倍而Micro下則是1:4.4 鏡頭口徑為52mm
鏡頭最短是在50mm端,35mm端會稍微推出內鏡桶
鏡桶最長為70mm端最近對焦0.35公分時
光圈也不算非常大啦,3.3而已
因為這顆鏡頭的前一位使用者拋出全器材統統丟在學長家,學長玩Pentax所以根本用不到這些鏡頭,長時間下來就有發霉了,找時間還得跑一趟老賴
清潔是小事,所以還是來看看拍攝結果,這隻鏡頭在網路上的評價是 Not Bad 馬馬虎虎,而且必須銳化才有好表現,所以以下測試照全部都用View NX銳化三級
70mm端 0.35M對焦
35mm端 0.35M對焦
35mm 0.5M對焦
70mm端 0.5M對焦
為了比對所以請出三顆手邊能夠近拍的鏡頭,18-200VR、28-85mm、18-70mm 三顆鏡頭的資料如下
AF-S | 18-200/3.5-5.6 G IF-ED VR | 2000001 - 3187228 > | Nov05 > | 16/12 |
0.5m | 1:4.5 | 72mm |
77mm |
96.5 | 560 | HB-35 |
18-200的最近對焦距離是0.45M、放大率是1:4.5
AF | 28-85/3.5-4.5 New | 3000001 - 3217956 - | Sep90 - 1999 | 15/11 |
0.8M/0.23M |
1:8.3/1:3.4 | 62r | mm 71mm | 89.5 | 540 | HB-1 |
28-85這隻鏡頭雖然有微距,但是必須手動對焦,觀鏡窗不大的APS-C機,雖然有合焦指示燈的輔助還是有辦法對焦,但是在一些場合下拍攝真的很累也不方便
最近對焦雖然有0.23M,但是相對的也必須貼近到離主體4CM左右才有 1:3.4的放大率,通常這種情況下就會有問題產生了,等一下的測試照會加以說明
AF-S | 18-70/3.5-4.5 G IF-ED | 2000001 - 4145980 > | Jan04 > | 15/13 | 0.38 | M 1:6.2 | 67mm | 73mm |
75.5 |
390 |
HB-32 |
18-70這隻現在又開始被炒作的鏡頭,還好當初NATA沒有因為一時的衝動而賣掉他,現在一直是主力鏡之一哩
最近對焦有0.38的能力,可惜放大率只有1:6.2真的非常貧弱
以下測試照為了公平也是全部用光圈F8 1/200快門,搭配離機閃拍攝,也統統使用View NX銳化3級
18-200的近拍能力,也不愧為旅遊鏡皇,有一定程度的方便性,銳化後也是非常可觀
28-85mm這隻鏡頭雖然好用,可惜到了微距端必須使用手動對焦,因為靠得太近,造成鏡頭稍微擋住閃燈的光源,造成下半身陰暗的問題
實際去外面拍生態,這個工作距離根本是雞肋,拍植物還好,拍動物肯定嚇跑一堆....
最後就是18-70的70端 0.38M對焦,可以很明顯看得出放大率不足的後果,拍攝這種小模型真的是非常吃力的事情
其實,要拍商品、模型等東西最好的還是購入真正的微距鏡如60mm Micro或是105mm VR Micro這兩隻,1:1的放大率才是真正的放大
不過在預算不足的情況下,挑選這種具有類微距功能的鏡頭來撐著,也不錯啦!
老實說這種老鏡在底片機時代真的都是一時之選,以全片幅機來搭配這種類微距真的是蠻享受的 XD
另外就是說來慚愧的事情,今天NATA把SB-800裝上F601,發現螢幕上竟然有顯示TTL,經過測試後發現....驚!F601的D-TTL....SB-800竟然有支援耶 @@"
而且還不只是通吃得單點擊發A模式,而是配合光圈測光的TTL,不過看起來是沒辦法鏡頭變焦連動,光圈也必須自己手調,現在機身上沒裝底片,下次來測試看看曝光到底準不準確